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利检索分析 > 基础知识
专利分析程序

专利分析的工作步骤通常分为前期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四个阶段。
  1. 前期准备
  (1)组建分析队伍
  选择对分析项目技术领域有足够了解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状况的管理人员、以及熟练掌握专利检索和信息分析技能的专利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分析队伍。
  (2)研究背景资料
  收集并阅读与分析项目相关的背景材料,包括所涉及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相关行业技术发展现状、相关技术的主要应用范围、本领域竞争者的技术和经营动态等。
  (3)确定分析目标
  确定具体分析目标(即专利分析对象),例如特定技术主题、主要竞争对手、核心专利技术、技术发展趋势与方向等。
  (4)选择分析工具
  根据分析目标以及各种专利数据库的内容和特点,选定需要使用的专利检索数据库。同时,选定适宜的分析软件。
  2. 数据采集
  本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专利检索获得用于分析的原始数据。
  (1)拟定检索策略
  根据所确定的具体分析目标和具体的技术领域,以及所选定的各种数据库的使用要求和特点,确定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检索策略和具体检索式。
  (2)进行检索
  利用编制完成的检索策略和具体检索式在选定的数据库中进行专利检索。在专利检索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初步检索结果对最初拟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式进行1-2次的调整,以避免出现误检或漏检。
  (3)形成样本数据库
  对利用最终确定的检索策略和检索式进行检索获得的数据集合进行整理,形成用于数据分析阶段的样本数据库。
  3. 数据分析
  本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分析样本数据库中的数据集合进行清理和分析后,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1)清洗数据
  包括改正分析样本数据库中的标引和录入错误;统一数据格式;统一申请人名称、技术术语或翻译用语,最终使所有数据内容完整规范。
  (2)聚集数据
  按照具体分析目标,选定分析使用的各种专利指标,借助分析软件对经过清理的数据进行统计或加工,并生成各种可视化图表。必要时建立深度分析目标群。
  (3)解读信息
  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拟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综合有关信息,并进一步归纳和整理、抽象和概括,从而提取出达到分析目的所需的各种信息。
  所采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是德尔菲调查法、分类比较法和归纳推理法等;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是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  聚类分析法等;所采用的拟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是关联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1]。
  4. 报告撰写
  专利分析报告应当包括:技术背景、分析目标、数据来源、分析内容和结果、结论与建议等。
  (1)技术背景
  阐述专利分析所涉及的领域或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包括技术发展历史、技术特征、技术热点、技术领先者或主要竞争者的基本情况等。
  (2)分析目标
  阐述所要分析的具体目标。
  (3)数据来源
  具体记载与数据来源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所使用的数据库、检索策略和检索式、数据采集范围和时间跨度、分析软件等。
  (4)分析内容和结果
  具体阐明数据统计加工方法,并结合所得到的各种可视化图表,详细描述数据分析结果。
  (5)结论与建议
  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得出最终的分析结论。同时,参考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竞争环境等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  参见陈燕等编著: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74-99页。

分享到微博

×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